查看原文
其他

主题报告 | IMF驻华首席代表:化危机为机遇 促进经济持续复苏

Steven Barnett IMI财经观察 2022-04-30

4月22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协办的“20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出席发布会并以“化危机为机遇 促进经济持续复苏”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本次《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最重要的主题是今年经济增长复苏,但世界经济还面临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要把新冠危机转化成经济复苏机会,打造面向未来的经济版图。通过对碳定价机制进行调整、对绿色金融采取激励措施等工具保障,保证经济持续复苏。应对不平等和返贫问题,危机爆发后各国出台多种财政金融安排,IMF也对受困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并计划将价值6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分配给其成员国。各国通胀压力相对可控,发达国家政策透明和新兴市场更稳健的政策框架提供政策溢出效应的缓冲期。

以下为会议纪要全文:

 1

本次《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主题介绍

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并发布我们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

这次《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当中最重要的主题是今年经济增长复苏这是个好的消息,世界经济当中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其中WEO一个主题是分化,不同的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之间会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差异,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政策角度来说,我们如何进行响应呢?首先,在全球范围内用史无前例的政策来对新冠疫情做出响应,它的力量很强大,同时也是全球性的,也是避免了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其中有个主题,首先,我们有些货币的政策以及通胀的情况;第二我们的货币政策是由发达国家所提出的,但对新兴的市场国家会有溢出效应。我们之前也说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当中有专门的章节会提及这些发达国家一些财政货币政策对新兴国家溢出的效应。我们希望各国把这次危机转换成全新的经济复苏的机会,不要再走过去经济发展的老路,要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经济版图。这里面有太多信息,有些信息需要大家关注的。我有这样一个词“要在膀子上打一针”,和各国发展趋势的分歧也是相关的:一是要有公平的疫苗接种,使全球的人民能公平地获得疫苗。我们的格奥尔基耶娃总裁提到,2025年之前,可能有些国家才能打到这个疫苗,如果这个疫苗不能提前打,在2025年之前就不能挽回9000万亿美元的损失。二是关于气候的友好性。我们也可以通过新冠疫情契机,在未来打造我们全新的经济版图时,更加重视对环境、生态的要求。最近总裁也提到,气候变化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核心工作之一。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了世界人民的生存,可以说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没有之一。我们在宏观角度来说,是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所有的事物,觉得气候变化是有宏观的关键性,不仅影响到我们全球金融发展,也影响到全球金融格局的稳定性。我们现在要继续保证经济持续地复苏,必须要有相应的工具保证这种复苏。我们看到有不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中我们是否能在2025年实现全球气候变暖控制的目标。我们要对碳价机制进行调整,要有支持绿色金融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实现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如果这一点能做到,对全球的经济是有提振作用的。在今后的15年当中,如果这块能够做到,我们全球GDP能增加0.7个百分点,而且能创造1000万绿色就业机会,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多赢。包括对全球和全球经济来说是双赢的趋势。周四、周五我们和中国人民银行有个绿色金融和政策高级别研讨会,易刚行长和格奥尔基耶娃总裁也在这个高级别会议当中做出了重要的发言,都提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绿色金融之间的关系。

 2

对未来经济的预测与不确定性

下图是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疫情之后,绿色是我们疫情之前的收入水平的预测,实际上疫情确实对我们的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虽然疫情之后我们经济是有复苏,但大家的人均收入确实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这个冲击会持续很久。右边的图主要讲高度不确定性。作为经济学家来说很难预测经济走向,哪怕在经济环境比较景气的环境。在疫情流行的环境下更难预测对经济走势的影响。我们经济是有上行的潜力,市场的信心可以不断恢复,但也要看疫苗接种能不能在全球快速大规模覆盖,未来有新的变种疾病、病毒在不断地蔓延,还是我们会不会有一些新型药品或疫苗出现。

大家可能要去考虑自己本国的政策和疫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中国的复苏和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比较好,相应的政策也和其他国家有差异的地方。我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测和调整,可以看到全球发展趋势,图中我们看到的时间是1月份到现在做了什么样的调整。实际我们全球的增长基本上调了0.5个百分点,之前是5.5%现在调到6.0%。为什么会上调?主要有三个上调的原因。
第一,我们现在看到,疫苗的普及比我们预期的要好。第二,去年四季度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去年我们是从-3.5%调到-3.3%。说起来也比较复杂,但从-3.5调到-3.3%。第三,发达国家的措施,特别是美国的刺激措施。美国上调了1.3个百分点,调到了6.4%,这主要是由于他有比较大规模的经济提振刺激措施。上图给大家展示的一是不确定性程度,二是各国发展趋势的分歧。低收入国家中期的影响要高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2020年,发达国家和疫情之前(相比)只降了1个百分点,其他低收入国家可能要降5%-6%。这是发展格局的巨大差异。

 3

不平等和返贫问题的应对

去年差不多有9000万人又返贫,返回到极端的贫困。在过去的10年,我们在扶贫减贫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但去年一年又回到解放前。所以,在这块是非常令人痛苦的现实。大多数人的研究也表明极端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严重的返贫问题是未来我们提振经济增长宏观层面巨大的挑战。我们的观点是,危机暴发以后,看到各国出台了25个不同的财政金融安排,绝大多数都是紧急的应对的、响应的、快速的资本提供,包括各种各样融资支持的安排。我们就去看这些国家有这么多经济刺激方案,经济支持方案,到底有多长时间才能消化它。差不多85个国家有50个国家都是低收入国家,也就是说他们出现了快速提振措施,但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国家。这里面有个缩写,我们把它叫做“紧急灾后支持措施”,其中有一部分资金是来自于我们的成员国,包括今天这么多各国代表,也包括中国,我们其实也提供了资金,帮助这些国家进行灾后的重建和复苏的工作。差不多29个国家收入特别低,我们给了他7亿美元减免债务的安排。实际20国集团自己也有DSSI就是债务减免框架,DSSI也是给很多低收入国家,差不多40多个国家需要有个所谓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说他们目前还忙着还贷款,把贷款暂时拿出来解决自己疫情的防控和疫苗的采购、接种的支出。未来对某一些国家,我们会在基金框架下提供减免债的安排。这是我们今后几年要做的事情,今年是第一年。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实现经济的复苏。

还有一点是特别提款权,大家也在想特别提款权怎么来分配。我们的计划差不多6500亿美元的SDR资金分配池,总裁也说了,应该把它分摊出去,这还需要执行委员会来批准,还有行长委员会批准才行。因为我们的总裁说差不多8月份,这个事情能够做完。特别提款权确实是重要的融资方式,这对国家有什么助益呢?补充了他们资本的储备,不需要额外承担债务,因为其他的方式需要承担额外的债务,通过特别提款权挽救生命的保障,接种疫苗的措施,这有0.05%的利息,你拿这里面的钱利息可以几乎不计,解决紧急的问题。这体现全球各国之间的团结。因为这里面要求所有成员的85%的投票权要批准才能够提供特别提款权的拨款。

 4

财政货币政策的应对和相关问题

我刚才讲过,一些政策的响应是空前的,左图是两年期的财政支持,两年内占到16%,这是指先进国家。我过去读博士的论文是关于各国的赤字以及债务,当时我是不敢想象,发达国家敢在两年内拿出GDP的16%提供财政支持。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政策支持或货币的支持会怎样。去年如果没有强力的支撑,可能最后经济的损失要变成实际数字的3倍,也就是去年不会下降3%,而是下降9%。

上图展示了财政政策的应对,大家都在问,现在这样的财政应对会是激进的吗?会导致通胀吗?我们认为通胀的压力在绝大多数国家应该能够得到妥善的控制。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呢?简单来说主要看三个因素:第一,经济还是比较疲软,经济乏力,绝大多数经济还是有产出缺口的。第二,劳动力市场也是比较乏力,失业率仍然高,还有就业不足,也就是说有些人更愿意花时间来工作,但没有那么多工作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实体经济、劳动力市场(增长)还是比较乏力。其他计量方式,看起来比较复杂,主要看两方面的指标:1.价格所体现的通胀,什么样的价格对我们的业务周期是最敏感的?我们这里没有看到明显的波动。2.我们看到trimmed-mean主要看两个尾,看离群值(音)大宗商品的价格,可以看到通胀上涨压力是下降的,在今后几个月中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导致我们价格的波动,中期价格是可以控制的。第三,主要是货币政策。如果看市场通胀预期,主要是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看他们价格的响应,大家对通胀没有特别强烈的预期,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总体框架,特别是过去20年的货币政策框架更值得大家的信任,这个框架更加得稳健。所以,大家在通胀预期上不是特别强烈。大家经常问一个问题,当这些发达国家把支持性的政策逐步退出,这对新兴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溢出效应呢?第一,确实是事实,现有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先进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仍然会对新兴市场产生重大的溢出效应影响。在我们《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里专门有一个章节来讲这个事情。这在新兴市场到底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主要也是要去看发达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总体来说,我们这些所谓的先进的国家,我讲的主要还是美国,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最大。他们这样的一些政策,实际没有什么一夜之间的突变,他们的一些意图都是非常透明的,对其他国家都是讲明的。在这儿主要是两个因素要考虑:一是不断上升的利率;二是投资喜好偏好导致一些国家资本外逃或外流。一些发达国家增长强劲实际上对其他国家是正的溢出效应的影响。当然,不像美国这样政策沟通不畅或不够透明,大家好像认为一夜之间风向又变了,其实美国不是这样,不用担心。第二,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大家看到我们新兴市场这些政策框架更加稳健了我们发现这些国家货币政策非常强劲,且有比较好的政策框架,实际上受到外溢的影响就比较小,也就是说他们可以自己多做一些事情,改善自己的框架,这对他们来说是所谓的缓冲期。以下为演讲PPT

观点整理  厉妍彤

编辑  艾建伟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董熙君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永利 | 信用货币铸币税与货币政策财政化

IMI锐评 | 美债长债攀升为哪般,冲高回落又为何?

吴晓求: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挑战?

IMI研报|《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系列五:上海全球金融中心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

刘元春:中国宏观经济常态化进程全面开启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